上述因素均对行业构成利好。
该项目全体干部员工和参建单位共同克服高温酷暑天气、沙地施工难度大、设计图纸及设备到货不及时、对外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发扬三千精神,确保项目如期并网发电。该地区是海南省年均日照小时数最高的地方,年均日照总小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有效日照1300小时以上,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6月30日,华能集团公司科技示范项目海南东方智能光伏成功并网发电6月23日,东北三省最大光伏发电项目吉林省双辽庆达发电公司与菌类大棚相结合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投运。项目采用地面光伏电站运营与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于2014年开始建设,总投资9.2亿元,设计发电能力为100兆瓦,每年将发电1.3亿千瓦时同时,也因补贴问题,领跑者计划无法为得标企业带来太多高效产品溢价。三、结论领跑者计划专案拥有优先并网与电费结算权,但计划的补贴与一般电站补贴差异不大,因此领跑者计划专案的采购价也不会太高,使PERC技术未能透过领跑者计划当取得明显优势。
中国政府于2015年正式启动领跑者计划,旨在引导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二、并网统计首批领跑者计划专案共有7个100MW专案、6个50MW专案,集中在2015年6月下旬并网。此前观望、质疑者意识到该改变了,以往以价廉制胜的多晶企业,投入资金开发黑硅技术、PERC技术用以提升转换效率。
6月底,备受关注的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如期并网发电,这意味着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建成并网投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发文称,我确保准东新能源基地装备先进化,光伏发电项目应优先选用领跑者技术标准组件。领跑者倒逼效应显现光伏领跑者计划推出后,一度引起行业内的质疑。持有不同观点者认为,领跑者计划实施一年以来,已经引领整个产业改变了需求预期,体现出明显的带动作用。
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于2015年正式启动光伏领跑者计划,提出光电转换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一系列指标,旨在通过市场行为引导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领跑者基地建设一年,扩容已经成为必然,也成为业内一致的呼声。
随后,以领跑者计划技术指标要求来规范光伏发展的已经不仅宁夏和新疆,陕西西安、浙江衢州等地同样开始要求使用满足领跑者指标的组件,更有一大批电站投资者,主动要求使用领跑者指标的光伏产品。今年6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光伏领跑者基地规模提升至5.5吉瓦,占比超过全国年度光伏装机总指标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中国实施光伏产业领跑者计划的首个获批示范项目。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会出现高效产品供不应求。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领跑者计划能够有效拉动高效产品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既希望把领跑者规模做大,同时又担心高效产能跟不上,制造企业,包括组件、逆变器等在适应发展需求的同时,高效产能也要相应做到同步,要加快高效转化产品的生产,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说而美、欧对华的光伏双反,使中国对欧美的光伏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状况迫使中国光伏产业必须极力开发国内的市场和国际新兴的光伏市场。二、加速国内市场的启动1.两头在外和产品过渡依赖出口的局面应尽快改善近年以来,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生产大国,然而两头在外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一问题限制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了欧美对华光伏贸易战的靶子。
其实,全球与中国光伏产品近年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国际光伏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多晶硅等价格大幅度降低。由于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由多晶硅和其他原材料组成。
中国对美、韩、欧的多晶硅双反,一是希望全球多晶硅行业能进行正常地公平竞争,而不是采用低于成本价的倾销方式进行竞争和打垮对手。同时,也是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全球多晶硅产业能稳定发展提供了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
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申诉方认为:中国的光伏公司存在倾销,政府存在补贴行为,中国光伏产品的低价导致欧美光伏产品的市场价降低。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多晶硅生长、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系统集成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美的光伏企业,是上下游、合作互补的关系。三、发起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非常必要中国对美、韩、欧的多晶硅双反,其目的是遏制美、欧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类似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欧在双方税率上做出让步。2014年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虽其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经过近2年多的调整,其产业结构有所改善,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欧美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对华出口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同时,由于欧美市场在光伏产品方面具有巨大需求,因而中国光伏产品对欧美出口达到较大规模。
然而,由于国外多晶硅公司为达垄断全球多晶硅市场的目的,采用低价倾销的营销策略,打击中国尚处于襁褓期的多晶硅产业,致使中国多晶硅企业目前大部分被迫停产,产量急剧萎缩。在2012年4月以来,美、韩多晶硅巨头发起了新的价格大战,全球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下跌,美、韩2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报价都在20~25美元/kg之间,扣除运费和关税等之后,其出厂价仅在15美元/kg左右,显然是低于成本价倾销。
②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引进和革新,其技术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骨干企业已掌握了高性能晶硅太阳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与市场已融为一体,未来将是一个大产业和大市场。
在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欧美各国都加大保护本国公司利益,在光伏产业纷纷实行贸易壁垒,因此对外依存度达80%左右的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欧美光伏双反的困境。可以说,高技术的工业化运用使中国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将可能达到10万t以上的多晶硅产量,但由于美国和韩国对中国进行多晶硅的低价倾销,使中国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产,使中国多晶硅产能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时候,中国政府应积极保护中国幼稚的多晶硅民族产业,避免中国多晶硅产业整体被扼杀。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欧、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当前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仍不景气的状况下,中国与欧美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中国政府,在面临不公平的贸易侵害时,对中国多晶硅产业施以正常的贸易救助,是正当和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将有利于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和有序地发展。
美、韩、欧多晶硅低价倾销到底能持续多久,这取决于他们的资金实力有多大、相关国家对其支持力度有多大、以及中国政府对美、韩、欧多晶硅双反的力度有多大。在美、韩、欧多晶硅低价倾销下,使中国90%以上多晶硅企业已停产,而维持生产的少数几家企业也都处于严重亏损状况,美、韩、欧的倾销行为,已严重损害中国多晶硅产业。
据估算,美、韩多晶硅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应在25~30美元/kg,而他们以15~20美元/kg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显然是在亏本低价倾销。虽然其数量有限,但他们以此种方式倾销多晶硅,其用意已非常露骨,显然是为了挤死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幼稚的多晶硅产业。
光伏上游的硅料,中国大量依靠进口,2011年中国多晶硅自给率有所提高。国际多晶硅巨头的美国Hemlock和韩国OCI等多晶硅公司,其主要市场皆为中国,美国本土的多晶硅使用量不足3%,韩国70%的多晶硅也都销往中国。
假如现在不能保护作为光伏基础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如果中国的多晶硅产业被摧毁了大部分或全军覆没,将来吃大亏的将是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未来的多晶硅市场可能又被国外大公司所左右和垄断。甚至已有国外多晶硅公司提出零销售价,只要中国进口方支付10美元左右的交易费用,就可获得多晶硅。中国的多晶硅公司,基本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其建立时间短,经验、技术和资本积累有限,建厂投资成本绝大部分还没收回,资金压力大。对于美、欧光伏双反的反思得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决不能只依靠出口或一二个市场,二是应均衡发展各地光伏市场,以保证其行业的平稳和正常的发展。
这样从上到下整体打击中国光伏行业。中国多晶硅产业刚建立起来不久,仍在发展之中,属于幼稚的发展产业,如能得到有效保护,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较先进的产能就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
2013年,由于美、韩、欧继续以低于生产成本价对中国实行倾销策略,中国的多晶硅的自给率将会进一步降低。美、韩、欧多晶硅低价倾销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中国多晶硅的打击力度和伤害程度也就越大。
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加强与欧、美光伏同行在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全面协作,共享中国绿色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国光伏产业和中国政府都希望能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妥善处理贸易摩擦,这不仅符合中国的产业利益,也符合欧美的产业利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